姓名:陈伟凡
国籍:中国
性别:男
毕业院校:南京理工大学
职称:教授
学位:博士
导师类型:讲师
岗位类别:教学科研岗
电子邮件:weifan-chen@163.com
所在单位:物理与材料学院
办公地址:智华科技楼807室
陈伟凡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稀土研究院团队负责人,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学科方向负责人。曾在国有/港资企业从事冶金化工技术研发工作十余年,2007年1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并于2007年4月加盟南昌大学材料学院,2017年9月公派至澳洲 Monash University做访问研究一年。现担任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中国稀土学会稀土抛光材料与表界面调控加工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稀有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低碳碳涂料委员会专家和江西省稀土标准化委员会委员。迄今为止,正主持/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和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各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2项,主持完成与企业合作的产业化项目多项,迄今为止,已发表SCI论文约百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7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曾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自然科学三等奖各1项,其中一些成果实现产业化。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纳米六硼化镧盐助溶液燃烧控制合成新方法和反应机理研究”(No. 22261031, 在研)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红外吸收用钨青铜纳米片的固相控制合成新方法及其构效关系”(No. 21761020, 已结题)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氧化石墨烯胶体组合对矿山废水中低浓度稀土离子吸附/解吸规律和机理的研究”(No.51464033, 已结题)
4. 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高效提取及稀土材料绿色制备技术”子课题(No.2012BAE01B02,已结题)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白光 LED 用荧光粉溶液燃烧控制合成新技术和机理及其相关发光性能研究”(No.21061011,已结题)
6. 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纳米钇基氧化物的工业化制备技术研究”(No.20132BBE50004, 主持,已结题)
主要研究方向
玻璃用节能/智能功能纳米材料的控制制备,性能和应用
稀土/钨光电纳米功能材料/催化材料的合成新方法、构效关系及环境/能源应用
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的高效提取和稀土材料的绿色制备
纳米粉体的物性控制制备及其工业化技术
“功能导向微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与性能”项目获2011年度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碳酸稀土前驱体及新型稀土抛光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获2017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高效绿色提取与尾矿生态恢复”获得2018年绿 色矿山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近三年代表性论文(均为通讯作者)
[1] Radical-activable charge-transfer cocrystals for solar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toward information conversion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5, Vol. 12, nwaf121 (I.F.=16.8)
[2] Leaf-inspired solar evaporators with synergistic regulation of wettability and water supply angle for enhanced energy-mass management Nano Energy 2025, 138: 110903 (I.F.=13.3)
[3] Large-area nanofiber membrane of NIR photothermal Cs0.32WO3 for flexible and all-weather solar thermoelectric generation[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4, 479: 147571. (I.F.=13.3)
[4] Optimized nano-heterojunction and hydrophilic carbon cloth for efficient solar driven dual-mode desalination and hydro- electricity co-generation[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4, 498: 155763. (I.F.=13.3)
[5] Equilibrium and optimization of water-heat transfer in natural cellulose-based hybrid hydrogel for efficient solar desalination[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4, 486: 150398. (I.F.=13.3)
[6] Thermochromic Ni(II) organometallics with high optical transparency and low phase-transition temperature for energy-saving smart windows[J]. Small, 2023, 7(9): 2300558. (I.F.=13)
[7] 2D/2D Cs0.32WO3/CuS Nano-heterojunctions for simultaneous high-efficiency solar desalination, photocatalytic decontamination, and electricity generation[J]. Small Methods, 2023, 7: 2300558. (I.F.=10.7)
[8] High near-infrared reflective Zn1−xAxWO4 pigments with various hues facilely fabricated by tuning doped transition metal ions (A =Co, Mn, and Fe) [J]. Inorganic Chemistry, 2022 61 (1), 693-699, 2022, 61, 693-699. (I.F.=4.3)
[9] High 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orange pigments of Fe-Doped La2W2O9: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 simulation [J].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2021, 9, 12385-12393 (I.F.=7.1)
课题组成员
在读博士生:王佳,叶剑勇,龚志良
在读硕士生:李何俊,谢树丰,徐楚佳,罗浩泽,谢鹏,谢信涛,谢先锋,周理海,吴鹏骏,彭元诚,汪庭凯,罗姝玮,刘林,肖金金,张宜鹏,王依静
课题组硕士毕业生
刘越(南昌大学副教授,上海交大博士),柯于胜(武汉华为海思半导体),彭久红(武汉华星光电),吴骏飞(赣州公务员),刘越(上海交大博士),王琳琳(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南京大学博士,江苏省“双千人才”),邹煌龙(京东方部门经理),刘铭(华为2012实验室中央硬件研究院),卓明鹏(苏州大学副教授/优秀青年学者,“博新计划”获得者),胡海鸿(中芯(绍兴)集成电路),方晓辰(长鑫存储,苏州大学博士),郭兰玉(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许云鹏(泉州师范学院,天津大学博士),王怡萍(潮州三环集团),林玉翠(江西泰斯特新材料)、周文威(东阳光药物研发有限公司),尧牡丹(江西乾照光电),王立中(孚能科技),柳丽芸(合肥比亚迪),徐强(东风汽车集团技术中心),刘正(南昌大学博士生),李桂琴(昆明京东方),周文武(南京大学博士生),林鹤(武汉华星光电),彭荣(武汉新芯集成电路),方平(广州兴森快捷电路),余丹霞(厦门天马显示),陈龙(惠州锂威新能源),卓胜(南昌大学博士生),盛小蝶(福耀玻璃工程技术研究院),徐江(厦门大学博士生),欧阳星星(福耀玻璃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