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姚爱萍
国籍:中国
毕业院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导师类型:硕士生导师
电子邮件:yaoaiping@ncu.edu.cn
南昌大学特聘教授,江西省“赣鄱英才”创新领军人才,瑞士社会科学与信息研究基金会 Katja Pokovic Fellowship Award 获得者,国际ISO/TS10974标准委员会技术专家,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评审中心外聘专家,医疗器械可靠性与维修性标准归口单位成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心律失常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电磁学分会委员。
博士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2024年全球排名第8),师从瑞士科学院院士Niels Kuster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电磁学,计算电磁学,包括神经电刺激、神经调控、植入式医疗器械在核磁共振(MRI)中的安全评估,以及人工智能算法在神经刺激及调控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成功不仅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 也被瑞士Zurich Medtech AG 转化落地为产品,并在全球范围内被医疗器械厂商及监管部门采用。
[1] 2015年1月-2019年6月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博士
[2] 2010年9月-2013年7月 中国科学院大学 硕士
[3] 2006年9月-2010年7月 中南大学 学士
[1] 2024年1月-至今 南昌大学,特聘教授
[2] 2020年9月-2023年12月 兰州大学,副教授
[3] 2019年6月-2020年8月 瑞士社会信息科学研究基金会,博士后
科技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非侵入式脑机融合应用, 在研(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植入式医疗器械在磁共振成像中的射频安全评估方法研究,结题(主持)
江西省赣鄱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项目:植入式医疗器械在超高场磁共振中的射频安全研究,主持(在研)
兰州市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植入式医疗器械在MRI中的电磁兼容性研究,主持(在研)
欧洲计量创新和研究计划(EMPIR)-欧洲国际间合作项目,结题(参与)
科研成果
课题组主要聚焦于植入式医疗器械的MRI兼容性评估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理论方法建立、系统产品转化、工具与标准化方面已取得的主要业绩与成就包括:
a)在理论方法建立方面:针对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的MRI安全评估,开发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这些研究成果已在本领域国际SCI期刊和国际高水平会议上发表三十余篇论文,并多次受邀在本领域国际会议上做受邀报告;其中,所提出的基于图像工配准的验证方法在2017年URSI-GASS年会获十佳论文奖, 而关于导线破损对射频发热影响的研究工作也成为2021年Wiley下载量最高的论文之一;
b)在系统产品转化方面:申请人设计开发的“用于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验证的多样性场测试方法 (Test Field Diversity Method for AIMD Validation)”,被瑞士苏黎世医疗技术(ZMT AG)公司转化落地为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目前全球90%以上的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的MRI兼容评估是通过该产品实现,产品客户包括全球各大医疗器械厂商(如美敦力,雅培,波士顿科学,微创医疗等)和监管机构(如美国FDA),年平均销售额达到200万美元;
c)在工具与标准建立方法:建立了人体场数据库MRIxVIP1.5T/3.0T,并成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根据其医疗器械开发工具(MDDT)计划所批准的第一个计算机建模工具;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将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的MRI射频诱导功率转化为体内温升的方法,该方法被国际ISO/TS10974标准所引用;此外,还参与制定了国际ISO/TS 10974标准以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标准“预期用于磁共振环境的医用电器设备的术语和分类”;
指导学生情况
研一:傅金廷 (南昌大学一等优秀学生奖学金),胡美雪,皇甫嘉强;
研二:朱晓林
毕业生
2024届:马明娟(硕士期间发表SCI论文2篇,国际会议论文2篇,获得兰州大学2021-2022学年“优秀研究生”,2024届“优秀毕业生”称号,获得国际S4L仿真应用大赛二等奖,现就职于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2024届:裴云峰(硕士期间发表SCI论文1篇,国际会议论文1篇,获得兰州大学一等奖学金数次,现就职于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4届本科生:苏耀东(本科期间授权发明专利1项,并成功被保送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攻读硕士研究生)
2024届本科生:李子涵(本科期间发表SCI论文1篇,并成功被保送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攻读硕士研究生)
2024届本科生:何俊辰(本科期间发表SCI论文1篇,获得2022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二等奖,申请到美国莱斯大学硕士)
课题组特点:
课题组氛围以自由民主、积极向上为主旋律,鼓励每一位同学与导师平等交流。课题组每年仅限3个硕士名额,导师对于每位学生都手把手指导,每周固定开展一次组会。
课题组鼓励效率至上,劳逸结合,周一到周五按时科研,周六周日不开会,不打扰。
课题组鼓励成员在硕士期间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保障至少每个学生在读期间参加一次国内或国外学术会议。
课题组研究方向和就业前景:
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为2个,一个是植入式医疗器械(包括心脏起搏器,脑博器等高端医疗器械)的电磁兼容性相关的研究;一个是以神经电刺激为手段的神经调控研究,主要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个性化的神经电刺激调控,提高刺激效率和精度。
课题组的两个研究方向都是国家和产业界重点关注的内容,课题组与国家各省医疗器械检测研究院和医疗器械企业有深入的合作,毕业可推荐至医疗器械检测研究院(一般都有事业编制)或国内外医疗器械企业工作。同时,课题组与欧洲研究团队有深入合作,如果有想继续深造的同学,也可为团队成员积极争取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博士深造机会。
招生专业和要求:
硕士:085409:生物医学工程;085410人工智能;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085402通信工程;085403集成电路工程;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5404计算机技术
基本要求:1)很强的求知欲与上进心,有恒心,不半途而废(想直接躺平啥也不干的请绕行);2)热爱生活,积极乐观;
对本课题组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同学,请尽早通过以下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简述个人情况并附上个人简历。
联系方式:
邮箱:yaoaiping@ncu.edu.cn
南昌大学前湖校区机电楼E31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