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徐雅雯
国籍:中国
性别:女
毕业院校:西澳大利亚大学
职称:副教授
学位:博士
职称类别:副高级
导师类型:硕士生导师
岗位类别:教学科研
岗位级别:副高七级
电子邮件:yawen.xu@ncu.edu.cn
所在单位:旅游学院
办公地址:国交楼204
徐雅雯(1992- ),女,景德镇人,中共党员,哲学博士,南昌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导,江西红色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学院党委委员,分管学院研究生、国际化、新文科实验室建设工作。现为澳大利亚国家科学委员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理事会成员,国际古遗址理事会国际成员,英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士,国际批判性遗产研究协会成员,国家社科基金专家库专家,中国智库索引(CTTI)专家库专家,第四届江西省情研究特聘专家,文化遗产研究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angible Heritage》审稿人。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项、南昌大学中华文化跨境传播研究课题1项,南昌大学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精品课程《茶文化遗产与旅游》(原《中华茶艺》)项目负责人。2009年至2021年,共获国家级表彰(奖励)6项、省级2项、校院级27项;参与区、县级旅游规划项目4项。2022—2025年,获各级表彰12项,于文化遗产、工艺研究等领域权威SSCI/A&HCI/CSSCI期刊《Cultural Trend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angible Heritag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The Journal of Modern Craf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文化遗产》《人文地理》等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1篇研究报告获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指导学生参加专业学科竞赛并获国家级奖项5次。
研究领域
遗产旅游
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
传统技艺生产
文化产业管理
主讲课程
本科生:《全球旅游新态势》(双语)|《茶文化遗产与旅游》|《旅游质性研究》等
研究生:《遗产管理国际实践与思辨》|《世界遗产与旅游实务》|《Skills and Principles of Tourism Academic Writing》等
主要课题
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传统技艺产业价值链演化机制与数字化攀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CGL072)(2022-2025)(主持,在研)
2022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疫情背景下数字化驱动景德镇陶瓷产业价值链攀升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D22087)(2022-2024)(主持,结项)
南昌大学2023年度中华文化跨境传播研究课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管理优秀经验国际化传播”(项目编号:NCUCTWH202321)(主持,结项)
2023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委托项目“港澳学生到内地开展国情教育的现状与效果评价研究”(项目编号:WFZ230527)(2023-2024)(第一成员,结项)
2024年南昌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BOPPPS的国情教育融入《中华茶艺》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NCUJGLX-2024-155-50)(2024-2026)(主持)
主要荣誉
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授课质量优秀提名奖
2024年度中国智库索引(CTTI)智库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023-2024年南昌大学旅游学院“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
2024年,第十八届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全国总决赛(教育部A类学科竞赛,国家级B级学科竞赛项目)全国一等奖(作品:“茶园新曦”,茶遗产产业数字化转型主题)“最佳指导老师奖”
2023年度“南昌大学青年岗位能手”
2023-2024学年南昌大学“仙女湖奖教金”
2022-2023年南昌大学旅游学院“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
2023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旅游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全国第一名)(作品:“鲤衣行”,非遗主题)“最佳指导老师奖”
2023年,第十七届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全国总决赛全国一等奖(作品:“煌煌三秦,丝路遗韵”,非遗主题)“最佳指导老师奖”
2023年,南昌大学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精品课程《茶文化遗产与旅游》(原《中华茶艺》)负责人(结项)
2022年,第十六届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全国总决赛全国一等奖作品 “最佳指导老师奖”
2022年,参与“红色旅游创新实践团队”获评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立项建设团队
社会服务
2024年2月,参加录制《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中国丹霞(下)纪录片,播于中央电视台四套中文国际亚洲频道
2022年4月,于江西新闻《江西日报一线观察:历史文化街区,让非遗活力荟萃》发表非遗保护学术观点。
2024年5月,于江西新闻广播《非遗青年说》校园展演展示活动发表专家观点。
2025年4月,作客2025江西非遗大集访谈直播间。
[1] 2025.01-至今 南昌大学旅游学院 党委委员、江西红色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
[2] 2024.1-2024.12 南昌大学旅游学院 副教授、江西旅游强省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
[3] 2021.11-2023.12 南昌大学旅游学院 讲师
[4] 2021.3-2021.8 西澳大利亚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项目经理、研究助理
[5] 2019.1-2021.8 西澳大利亚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临聘教师
[6] 2017.8-2021.7 西澳大利亚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哲学博士
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传统技艺产业价值链演化机制与数字化攀升路径研究”(批准号:22CGL072)(2022-2025)(主持)
2022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疫情背景下数字化驱动景德镇陶瓷产业价值链攀升的策略研究”(批准号:JD22087)(2022-2024)(主持)
[1] 徐雅雯. 遗产化背景下工业城市绅士化演变过程与机制—以“瓷都”景德镇为例[J].人文地理, 2025, 40(4): 57-65+87. (CSSCI)
[2]Xu,Y. (徐雅雯). Thinking Heritage Through China, by Andrew Scott Johnst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 2025, 31(8): 1180-1182. (中科院SSCI一区 TOP期刊)
[3] Xu,Y. (徐雅雯), Tao,Y. , & Smith,B.W. Long COVI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findings from China's Porcelain Capital pre and post COVID[J]. Cultural Trends, 2025, 34(2): 282-298.(中科院A&HCI一区)
[4] 陶郁,徐雅雯. 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文化治理:基于法律、政策与实践的制度分析[M]//刘天阳,谈笑. 全球治理观的“中国道路”:概念重构与实践创新.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4年:250-273页,ISNB:9787522740416 (书著章节)
[5] Xu,Y. (徐雅雯).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ourism in China: A Critical Approach, by Junjie Su[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 2024, 30(2): 262-264. (SSCI一区)
[6] Xu, Y. (徐雅雯). Unveiling the Future: How Can XR Transform Religious Digital Cultural Heritage?[Z]. Acaudio (Insights), 2023.
[7] 徐雅雯,王佳等.茶文化非遗资源融入我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R].参阅消息, 2023, 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2024年度中国智库索引(CTTI)智库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8] Xu,Y. (徐雅雯) & Tao, Y. Religion-relate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afeguarding Practices and Initiatives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State[J]. Religions, 2022, 13(8): 687. [共22页](A&HCI)
[9] Xu,Y. (徐雅雯) & Tao, Y. Cultural Impacts of State Interventions: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in China’s Porcelain Capital in the Mid to Late 20th Centu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angible Heritage, 2022, 17: 214-231. (A&HCI)
[10] Xu,Y. (徐雅雯). Craft Production in a Socialist Planned Economy: The Case of Jingdezhen’s State-owned Porcelain Factories in the Mid to Late 20th Century[J]. Journal of Modern Craft, 2022, 15(1): 25-41. (A&HCI)
[11] Xu,Y. (徐雅雯), Tao,Y. , & Smith,B.W. China's Emerging Legislative and Policy Framework for Safeguard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 2022, 28(5): 566-580.(SSCI一区)
[12] Xu,Y. (徐雅雯). Heritage Tourism: From Problems to Possibilities, by Yujie Zhu[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 2022, 28(1): 127–129. (SSCI一区)
[13] Xu,Y. (徐雅雯). Rethinking the Futur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ese Craft Production [D]. PhD thesis, Perth: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2021.(博士论文)
[14] Xu,Y. (徐雅雯). Reinventing Craft in China: The Contemporary Politics of Yixing Zisha Ceramics, by Geoffrey Gowlland [J]. Anthropological Forum, 2018, 28(4): 427–429. (SSCI)
[15] 徐雅雯.国际文化遗产管理与研究:范式,趋势和展望[J].文化遗产, 2021, (2): 42-51. (CSSCI)
[16] 徐雅雯, 甘巧林. 扎根理论视角下旅游非正式部门成长路径研究: 以安徽西递古村为例[J].人文地理, 2016, 31(5): 99-105. (CSSCI)
[17] 徐雅雯, 甘巧林. 广州T.I.T®创意产业园土利用结构演化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 2015, 29(9): 42-49. (CSSCI)
[18] 徐雅雯, 甘巧林, 郑迪. 旅游形象屏蔽理论“例外”现象研究: 西递、宏村实证对比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8(4): 77-82. (北大核心)
[19] 徐雅雯, 甘巧林. 世界文化遗产地中旅游非正式部门的半正式化趋势[M]// 梁文慧. 旅游与会展发展论丛.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年: 267-281页. ISNB:9787516179888 (书著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