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姓名:鄢伟超

国籍:中国

性别:

毕业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职称:副研究员

学位:博士

职称类别:副高

导师类型:硕士生导师

岗位类别:科研岗

岗位级别:副高7级

电子邮件:yanweichao@ncu.edu.cn

所在单位: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办公地址:空间研究院空间大楼313

个人信息

1. 科研情况

 鄢伟超,南昌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教育部空间信息智能感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骨干成员,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2014年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进行硕博连读培养,2020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2018年荣幸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赞助,成为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2018-2019),师从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贾宝华教授。主要从事智能光场调控前沿物理理论与技术创新开发应用研究,聚焦于探究智能光场调控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在存储、成像与探测方面的赋能应用。在Opt. Express, Opt. Lett.,APL Photonics等物理光学主流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多篇;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担任中文核心期刊《应用光学》、《量子电子学报》青年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各1项。

 

2. 人才培养

长期招收以下专业领域的学生:物理(光场调控、光学成像、光磁存储)、材料(磁光薄膜、磁化反转、磁记录材料)、信息(光学信息处理、数字信号处理、光学信息通信、光学信息探测)和计算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自监督学习、强化学习、迁移学习、集成学习)。带领的研究小组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团队,长期招收硕士研究生和优秀的本科生,欢迎计算机、信息、材料和物理专业学生加入。希望能和学生成为好朋友,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学生将获得轻松的指导环境、高水平的学术指导以及来自导师的各方面支持。本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公司企业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交流,未来可优先推荐读博继续深造或提供就业支持。如对我们研究小组研究感兴趣,请通过电子邮件将个人简历发送至邮箱:yanweichao@ncu.edu.cn。请你在电子邮件中详细说明你的各方面情况,包括专业背景、参加的与科研有关的活动、选择读研的原因、目标及未来打算等。让我们一起激情工作,快乐生活。


对学生的要求:积极上进、有目标、勤奋好学,直面困难时坚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对科研有一定的兴趣。

 

招收专业

1.     学术型研究生:物理与材料学院(070200 物理学、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学与计算机学院(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     专业型研究生:物理与材料学院(085601 材料工程、085408 电子信息(光电信息工程));信息工程学院(085401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085402 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085403 集成电路工程、085410 人工智能);数学与计算机学院(085404 计算机技术、085405 软件工程、 085412 网络与信息安全)

3.     本科生:物理、信息、材料、计算机


课题组文化

阳光活泼、积极向上和和谐愉快氛围,组会形式多样化,分为大组会、分组专题讨论会和一对一交流会,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每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打羽毛球、做饭聚餐等。


教育经历

[1] 201409-2020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博士研究生

[2] 201009-201406 沈阳工业大学 本科

工作履历

科研项目

飞秒矢量光场调控实现超快超高密度全光磁存储的研究

物理增强深度学习赋能高维光诱导磁化点阵列调控

物理融合深度学习赋能涡旋光束识别

不确定物理参数先验模型驱动的水下单像素成像增强

科研成果

1. W. Yan, Z. Nie, X. Liu, X. Zhang, Y. Wang and Y. Song, “Creation of isotropic super-resolved magnetization with steerable polarization orientation,” APL Photonics. 3(11), 116101(2018). (第一作者/SCI一区/5.672)

2. W. Yan, S. Lin, H. Lin, Y. Shun, Z. Nie, B. Jia and X. Deng, “Dynamic control of magnetization spot arrays with three-dimensional orientations,” Opt. Express 29(2), 961-973 (2021) (第一作者/SCI一区/IF="3.894)

3.  W. Yan, Z. Nie, X. Zeng, G. Dai, M. Cai, Y. Shen and X. Deng, “Machine-learning-enabled vectorial opto-magnetization orientation,”Annalen der Physik, 534(1), 2100287(2022). (第一作者/SCI二区/2.983)

4. W. Yan, Z. Nie, X. Liu, X. Zhang, Y. Wang and Y. Song, “Arbitrarily spin-orientated and super-resolved focal spot,” Optics Letters. 43(16), 32826-32829 (2018). (第一作者/SCI一区/IF="3.894)

5. W. Yan, Z. Nie, X. Liu, X. Zhang, Y. Wang and Y. Song, “Dynamic control of transverse magnetization spot arrays,” Optics Express. 26(13), 16824-16835 (2018). (第一作者/SCI一区/IF="3.776)

6. W. Yan, Z. Nie, X. Zhang, Y. Wang and Y. Song, “Theoretical guideline for generation of an ultralong magnetization needle and a super-long conveyed spherical magnetization chain,” Optics Express. 25(19), 22268-22279 (2017). (第一作者/SCI一区/IF="3.894)